河北顺天电极有限公司研发成功世界首创增强型复合电极
近日,河北顺天电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增强型复合电极在云南盈江明亮硅业有限公司工业硅矿热炉上一举试验成功。这是顺天公司在2012年底研发成功世界最大石墨化电极之后的又一填补国内空白,成为世界首创新产品。
为对该产品的使用效果、产品性能以及市场推广作进一步研讨,日前,河北顺天电极有限公司和云南盈江明亮硅业有限公司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召开增强型复合电极专题研讨会。中国工业硅行业协会、炭素行业协会、电石行业协会、铁合金行业协会负责人和这四大行业的相关技术专家和厂商负责人共计100多人应邀参加。会上,顺天公司和明亮硅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该产品研发和试验使用情况。
四大协会负责人、专家们纷纷发言,对顺天公司加强型复合电极的核心技术表示赞许,对应用前景十分期待。
大家一致认为,加强型复合电极的试验成功将对我国工业硅行业、炭素行业、电石行业、铁合金行业的技术装备向大型化、密闭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推动这几大行业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迈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河北顺天电极有限公司此次自主研发成功的增强型复合电极,是深入研究冶炼炉传统的电极糊和电极的工艺基础上,将两者有效进行结合的一种新型产品,这一产品对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方面效果明显。
中国电极赶超国际水平
河北顺天电极有限公司 王金铎 王金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哥本哈根、坎昆气候会议的召开,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势必将带来硅产业和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
一、快速发展的中国硅产业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我国工业硅产能已经从2006年的170万吨/年增加至2010年的275万吨/年,同期产量从80万吨增加至115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8%和9.5%。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大量有机硅和多晶硅项目的投产以及汽车行业的兴起,国内工业硅市场需求大幅增长,这进一步激发了民间投资工业硅产业的热情,其产能在短期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截至2010年底,国内主要地区在建工业硅产能已经达到124万吨/年,预计2011-2015年间,全国新建的工业硅产能将有望达到200-250万吨/年左右。
同时国家积极推动工业硅电炉大型化和规模化,依据产业政策,大量6300KVA小型电炉将在2014年之前被全面淘汰,预计在2015年之前我国工业硅小炉型的产能将每年淘汰100-120万吨。同时,目前新建项目凭借先进的技术优势实现产业规模化、设备大型化,通过自身在资源或物流方面的优势快速抢占市场,并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
为此,预计我国金属硅产能将于2015年达到400万吨/年,同期工业硅产量将达到160万吨。
从全球硅产业发展来看,未来西方发达国家金属硅产业将逐步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产量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但是需求量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来自于对有机硅和多晶硅产业的需求,因此,西方国家势必将加大金属硅的进口量。从全球供需平衡角度来看,2015年美国、西欧、日韩等发达国家金属硅供需缺口将达到90万吨,中国方面将出口75万吨满足其需求,其他发展中国家供应剩余的小部分。当然,未来中国政府势必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资质管理,并可能进一步提高出口关税,这将为大型企业金属硅出口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在全国多晶硅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多晶硅产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基本上实现了多晶硅规模产业化,产能、产量增长很快。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国内企业依靠自主创新,以及引进技术再创新,基本掌握了多晶硅生产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垄断和封锁。据调查及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已建、在建多晶硅项目87个,其中已建成的41家企业中,3家为硅烷法,产能5300吨,10家为物理法,产能12200吨,28家为改良西门子法,产能为70210吨,已建项目规模合计87710吨;另外47个在建项目中改良西门子法产能85250吨,硅烷法6000吨,物理冶金及其他方法22200吨。在建项目规模合计113550吨。
二、目前硅产业的发展对炭制品的需求及新的要求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客户对高品位的金属硅需求日益增加,这就要求金属硅冶炼厂家优选原料、优化工艺,生产有害微量元素低的高品位金属硅。
高性能的炭材料是硅产业发展的产业基础,两者共生共荣。由于炭材料密度、硬度、抗压强度都非常好,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良导电性、性能稳定等优点,在硅片的制造环节中,炭材料可制成硅石料的加热容器(复合石墨坩埚),可作为提纯多晶硅、拉制单晶硅棒、制造多晶硅锭的热场等。由于炭材料的卓越表现,至今尚无其他材料可以取代。
在新的发展形式下河北顺天电极有限公司为了给客户持续创造价值,履行“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新材料”承诺,通过坚持不断自主创新,实现了产品结构的升级,公司战略向新能源、新材料聚焦。
2010年,我公司技术人员经多次优化组合、筛选配方和工艺调整,成功研制出高纯硅用φ1272mm石墨电极和φ1320mm专用炭电极。该产品的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大规格电极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是客户冶炼高纯金属硅理想的选择。如蓝星硅材料有限公司、内蒙佳辉公司、湖北三新公司等使用φ1272mm石墨电极及φ1320mm炭电极近两年来以电极事故率低、单耗低、产品指标优越等特点得到了客户信赖和满意。另外,国内还有很多在建的25000KVA以上的工业硅炉也纷纷和我公司签订了购货合同或达成了合作意向,如昌宁立得集团、山西璐安集团等。在未来的几年内随着国家节能环保工作进一步深入落实,耗能高的小型硅炉终将被淘汰。使用大规格石墨电极及硅专用碳电极将成为国内金属硅炉冶炼的大趋势。该类电极具有三方面特性;(1)密度大、电阻低、机械强度高;(2)热膨胀率低,抗热冲击性能好;(3)铁、铝、钙、磷、硼、钛微量元素含量低,可冶炼出高品位的金属硅。
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我们依靠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力量,通过建立完善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7S”管理和“6σ”管理方法,以先进的设备和质量管理模式为保障,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1)先进的设备是质量能力的保证:我公司拥有德国进口的高效混捏技术,其工艺独特,有效保证糊料质量,从而保证了电极的成型质量。在成型工艺上,采用抽真空双向液压振动成型机,其独特的变频加压振动技术,通过合理分配振动时间,使产品质量稳定、电极的体积密度均匀性好;焙烧方面,在环式焙烧炉上进行燃烧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配套。该CC2000FS系统能够在预热区和焙烧区各料箱、火道的温度和火道的负压范围内对料箱中的电极进行预热、焙烧。炉室上、下温差不超过30℃,保证了电极各部位的电阻率均匀一致;在加工方面,采用数控镗铣加工技术,其加工精度高,螺距累计公差小于0.02mm,因而连接电阻低,电流能够均匀通过。
(2)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我公司的质量控制工程师按照32个质量控制与停止点对各个环节实施全程控制;对质量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并为实现可追溯性和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提供原始依据;实行一件产品一个编号制度,整个检验过程均有质量记录可查,如原材料检验记录、过程检验记录、产品检验记录、产品检验报告等以保证产品整个生产流程的可追溯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科技和管理为依托,不断开发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增加企业竞争力”的方针,坚持“信誉至上,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宗旨,在行业协会的领导下,在同行和广大客户的大力支持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连续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剂生产工艺 和设备”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
由汨罗市鑫祥碳素制品有限公司、湖南大学联合开发的“连续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剂生产工艺和设备”科研成果于2010年4月3日顺利通过了中国炭素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对“连续石墨化石油焦增碳剂生产工艺和设备”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主要包括:
1)研制的新型竖式连续石墨化炉,具有以下创新点:电极结构新颖合理,提高了高温运动状态下物料温度均匀性;研制的新型炉衬材料,提高了炉温,延长了炉体使用寿命;设计出高效的物料冷却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2)采用新型竖式连续石墨化炉,能用高硫石油焦原料连续生产出符合炼钢用的优质增碳剂(硫含量0.03%,固定碳含量99.5%),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内外对优质增碳剂的性能要求,用户使用反映良好。3)该新型竖式连续石墨化炉的电耗由传统艾奇逊炉的3800-4000kWh/t下降至1400-1470kWh/t,节能效果明显;采用湿法双碱工艺集中处理烟气,形成的废渣回收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尾气的达标排放,减排效果明显。
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推广应用。
在过去的岁月里,吉林恒升化工有限公司为炭素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产品和卓有成效的技术服务。"日升牌"导热油曾先后用于辽阳炭素有限公司、山东八三炭素厂、抚顺炭素有限责任公司的国产与日本进口生产线、丹东鑫兴炭素有限公司、山西晋阳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分厂、上海碳素有限公司、黑龙江鑫源炭素有限责任公司等,都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信任。在炭素行业导热油的应用技术中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例如,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炭素厂于1997年进行的"煅烧炉余热回收"以及沥青熔化、混捏、成型等工艺的热载体加热技术改造项目,就是采用我公司日升牌 L-QB300。投产以来,运行状况良好,给炭素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了炭素行业的样板工程。此改造项目获得了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此油已使用10年,目前仍在继续运行中。
河北省马头铝厂炭素厂,于九十年代初进行技术改造,使用日升牌L-QB300(原型号为L-QB46)导热油,先后在炭素生产、铝型材氧化、着色、办公楼取暖等方面应用,已运行十几年,至今仍在继续使用。